聯系人: 張軍(遼寧省阜新沙棘良種選育研究所所長、教授級高工、沙棘科研項目主持人)
電話: 0418-2920122(辦公室)
手機: 13941822672
通訊地址: 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中華路東段人力資源大廈
郵政編碼: 123000
E-Mail: fxshaji@163.com
關鍵詞:沙棘苗木 大果沙棘苗木 大果沙棘苗
沙棘苗木近年來隨著沙棘栽培面積的擴大和品種的增多,沙棘枯萎?。ǜ煽s?。┑陌l生與蔓延也日趨嚴重,尤其是無刺沙棘的引進與擴繁使其病害更為猖獗,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。阜新沙棘良種選育研究所從1998年開始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,進行了兩年的研究,現將結果報道如下。
1 病害調查
1.1 實驗地概況
室外研究地點設在遼寧省阜新市西荒,東經121°01'~122°56',北緯41°41'~42°56'之間,年平均降水量539.3mm,年蒸發量1800mm,干燥度3.3,年均氣溫7.5℃,屬北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區。
室外調查地點有阜新的堿巴拉荒,甘肅省的定西、天水(兩處調查地干燥度為4)
1.2 室外調查
沙棘枯萎病是一種整株發病的病害,與其它林木干部病害、葉部病害都有區別,所以根據其病狀的特點,參考病害分級理論將病害分為5個等級,以此計算病情指數(表1)。
病情指數=∑(各病級株數×各代表值)×100÷( 調查總株數×最重一級代表值)
按上述標準和計算公式,可將不同地區、不同樹齡、不同樹種的調查情況統計列表2。
遼寧阜新無刺沙棘的枯萎病的病情指數達到了10左右,對于干部病害是比較嚴重的。而甘肅的兩處雜交沙棘,病情指數才達到1.5,而且未發現枯萎 病的病癥,是另一種“干枯病”對于沙棘栽培無大影響,這可能與雜交品種和氣候干燥有關。另外幾處調查地的2年生沙棘都未發現有病,這說明此種病害主要發生 在3齡以上的樹木上。
2 病害癥狀
沙棘枯萎病是一種系 統病蟲害,主干、側枝、葉片、果實都有病狀,但病癥多表現在主干和大側枝上。在遼寧的阜新地區5月份病株主干開始有黃色腫脹(到8月份表皮破裂),6月中 旬頂端葉片發黃并逐漸脫落,結果植株果實不再膨大而提前呈現成熟色,6月下旬脫落,側枝感病后6月份開始畸形向下彎曲,到7月份干枯死亡,主干發病嚴重者 到8月份整株死亡,有的即使活著越冬到第二年也難以生存。
3 病原菌鑒定
3.1 采集標本,確定病因
通過病情調查和摸索發現規律 之后,1999年6月與7月在病株的不同部位采集標本2次,由沈陽農業大學林木病理實驗室做病理切片并進行6次1000多試管的分離培養,90%為鐮刀 菌,分生孢子大小為30.5μm~50.3μm×3.4μm~4.7μm。初步確定病原菌為Fusarium sp.
3.2 接種試驗
為了驗證查出的病原菌是否準確,分別進行了大量的室內、室外接種試驗,接種方法采取樹干注射保濕法和切根創傷法兩種。接種植株在2齡、3齡上分別進行,接種 時間在2000年的5月~6月用鐮刀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懸浮液進行兩次。同時設清水對照。已獲得成功,進一步確定了引起沙棘枯萎病的病原菌為 Fusarium sp.
3.3 防治試驗
防治試驗也分室內、室外兩部分進行。防治時間在2000年7月份,防治的病株在Ⅱ、Ⅲ、Ⅳ級上分別進行,防治藥劑用甲基托布津、多菌靈等4種,用兩種濃度,采取灌根,主干注射兩種方法。
4 結果分析
4.1 沙棘枯萎病在遼寧阜新地區某些地塊發病較重,在干燥度4以上的干旱地區和雜交樹種上目前看發病輕微。
4.2 通過室內生理生化試驗得知,Fusarium sp.在0℃時開始活動,最高臨界溫度為40℃,最適溫度為24℃~25℃;相對濕度適宜在80%以上;pH值在6時菌絲生長良好,pH值在5以下,7以上生長不良。
4.3 接種試驗在2000年5~6月份進行的,分室內、室外兩種環境,采用樹干注射和切根灌液兩種方式,初步獲得了成功。
4.4 防治試驗進行的較晚,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,但還需繼續進行試驗。
4.5 此項研究難度較大,短期內很難取得圓滿結果,還需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對病原浸染循環、治病機理、防治方法深入研究,總結出一套簡便易行,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。